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,国家粮食局首次在全国广大粮食干部职工中发起倡议,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,以更好地警醒世人“丰年不忘灾年,增产不忘节约,消费不能浪费”。(10月17 中国日报)
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,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,食不果腹的困顿生活早已成为历史记忆,年青一代对饥饿更是无所概念,但有一部分人却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,不懂稼穑之艰难,不思粮食之珍贵,无丝毫节约意识,至于浪费之风随处可见,不管是机关、学校还是企业,食堂的潲水桶似乎从来都是满满当当——吃不完的米饭、馒头和菜肴,很多人习惯随手一倒,尽管偶然能见到墙上提倡节约、避免浪费的标语,或是遇到他人“吃多少盛多少”的善意规劝,但总有一些人熟视无睹和充耳不闻,殊不知他们倒掉和漠视的不仅仅是粮食,更是其个人的公德和修养。
浪费是可耻的,不仅是糟蹋资源的恶行,也是不尊重劳动的表现,至于有“浪费就是犯罪”之说!古人有言,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”,诚然,人生在世,不管你是如何的富有多金,都应该饮水思源,忆苦思甜!虽然粮食已为你出价购买,但资源确是全社会的共有,浪费实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表现,一个人在酒足饭饱的之余,犹自应该想想,当今世界依然有九亿余人在饥饿的边缘挣扎,又何以忍心暴殄天物!有些人因为出身的缘故,生来丰衣足食,却忘乎所以至于骄奢淫逸,衣食住行,喜好讲排场、顾面子,习惯铺张浪费,视节约为寒碜,以浪费为气派,为满足一时之虚荣,视劳动之血汗如草芥,何异于社会之蛀虫?
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节约如同勤俭,不管时代如何发展,社会经济如何富庶繁荣,依然是不可抛舍的传家宝。一个人,只有懂得节约,才会知道甘苦,懂得珍惜,才不会在浮华中丢弃本色、在物欲中失却自我,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!当前的中国虽然并不缺粮,发生大饥荒的概率也已经微乎其微,但中国的粮食问题还远没有达到可以高枕无忧的程度,节约不仅是我们树立良好精神风貌的需要,也是我们维护粮食安全,实现长远发展的需要。
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。数千年来,节约的呼声从未止歇,在资源日益衰竭的今天,尤其需要加以彪炳以凸显其更加重要的作用,但社会公众节约意识的培养,不是仅凭一个世界粮食日的标示作用所能改观,而是需要扎实系统的教育,从幼儿园抓起,从细微处做起,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以节约为荣、以浪费为耻的主流风气,切实让节约成为社会公众的一种习惯,内化于心从而外践于行,进而使节约成为一种文化素养和精神信仰,则社会的文明发展必将健康有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