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人、那诗、那情
——读《仓央嘉措<那一世>》
民二庭 邓晓银
“……
那一夜,我听了一宿梵歌,不为参悟,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。
那一月,我转过所有的经轮,不为超度,只为触摸你的指纹。
那一年,我磕长头拥抱尘埃,不为朝佛,只为贴着你的温暖。那一世,我翻遍十万大山,不为修来世,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。
那一瞬,我飞升成仙,不为长生,只为佑你平安喜乐。
那一天,闭目在经殿香雾中,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。那一月,我转过所有经轮,不为超度,只为触摸你的指尖。
……”
一次偶然,只因你的一首诗,轻叩我的心扉,让我沉迷至今。每一个字, 每一个词,诉说着深深的爱恋;每一个动作,每一份祈祷,倾诉着无尽的思念。如此深情缠绵,心灵触动,为之震撼。后来的后来,才知道,它的作者是仓央嘉措,一个才华横溢,风度翩翩,备受当时人们敬仰的六世达赖,却更是一位有着凡人俗心多情痴情令人怜惜的少年。为了爱情,他不愿受比丘戒,只知与有情人做快乐事,别问是缘还是劫。只有真爱,情义缠绵,才会有如此的担心与相思,“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安得与君相决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”可他又是纠结体,毕竟他是达赖,掌管着藏民的生死,影响着政局的变动,他在世俗的情爱和奥妙佛法之间徘徊矛盾,想在情与佛之间找一个平衡点,于是有了这悲戚地、纠结地“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。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”。
其实,我们在各自的生命里,也有太多不能双全的无奈。譬如爱情,它很坚强,可以海枯石烂,至死不渝;它亦很脆弱,有时候也许只需一根稻草的重量就可以压垮这曾经以为坚不可摧、天长地久的爱情。一段天长地久的爱情,需要两个人的真心、耐心,需要呵护备至,就像织毛衣,需要一针一线,但其破裂,也只要一导火线,稍微拉扯,漂亮的毛衣瞬间成了一根跟仄皱的线。在物欲纵横的社会,爱情在时间的赛道奔走时,往往是爱情败下阵。许多人感叹,当有了金钱、有了权势,却再也遇不到那纯纯的爱,只剩下被爱包装起来的赤裸裸的欲望。所以很多人羡慕大学里的爱情,确实,这里的爱情很纯洁,不为权势、不为金钱,只为你的人格魅力,只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,我愿意用我最美的青春年华陪伴你。
我属于浪漫唯美主义者,也一向追求这样的爱情,不愿让我的爱情过多沾于世俗,只是单纯地爱,因喜欢你而爱你,只因你是你。纷扰红尘,我对自己的爱情有着自己的执着,也有着自己的信念,亦如仓央嘉措,“除非死后当分散,不遣生前有别离”。
仓央嘉措,我为他的才华折服,我为他的爱情感动,我为他最终葬于青海湖而悲泣。如果,如果他没有被桑结嘉措带入布达拉宫,那么他是否也可以与凡夫俗子一样,与自己相爱的人,厮守一生?可他的命运不允许,注定他涌动着数不尽的才华,情愫,与悲惨的身世。也正因为如此的造化弄人,才有了这灵动、深情、缠绵的情诗。我们记住的不是他是六世达赖的身份,而是因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才华横溢的情郎,他的诗歌让人内心充盈、阅读时,情不自禁因他为爱情欢喜而欢喜,“吉祥白月行看近,又到佳期第二回”;因他的悲伤而悲伤,“自理愁肠磨病骨,为卿憔悴欲成尘”。
那人、那诗、那情,神秘、温情,感动着我。